為建設綠色環保的現代化城市中心示范區域,廣州市政府決定在珠江新城核心區實施區域集中供冷,按照“政府主導、統籌規劃、集中建設、市場運作”的原則,由廣州新中軸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于2008年7月牽頭組建了廣州珠江新城能源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是負責區域集中供冷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目前公司運營的廣州珠江新城核心區集中供冷項目介紹如下:
項目規模
珠江新城核心區集中供冷項目的供冷服務范圍覆蓋整個珠江新城核心區并延伸至珠江南岸的“三館一場”區域,用戶建筑物用冷負荷總計6萬冷噸,建筑面積合計約200萬平米。
珠江新城核心區集中供冷項目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是國內第一個投產的全地下、花園式供冷中心。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于2008年7月份動工、2009年12月完工,裝機容量為2.5萬冷噸,自2010年3月份開始正式供冷。二期工程于2015年啟動,2017年完工,裝機容量為1.5萬冷噸。

冰蓄冷技術
珠江新城核心區集中供冷項目采用冰蓄冷技術,這是一項非常成熟的節能技術,該技術是全球經濟發達地區構建低碳經濟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工制冷冰蓄冷技術最早于1930年在美國出現,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美國的芝加哥商業中心區是世界第一個應用冰蓄冷技術建設的區域集中供冷項目。隨后,冰蓄冷技術被北美、歐洲、中東以及亞洲地區廣泛應用。
冰蓄冷技術把夜間低谷期的富余電能制冰并將冰蓄存起來,在白天的用電高峰期,將蓄存的冰融為低溫冷凍水并通過管網供給建筑物末端的空調系統。通過這種對電力負荷的“移峰填谷”的效應可以平抑電網峰谷差,提高發電設施運轉的整體效率,減少調峰電廠和電力輸配系統的建設規模,從而實現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果。

顯著的社會效益
減少珠江新城核心區建筑群空調制冷設備總裝機容量的20%-25%;
消除冷卻塔運行帶來的噪聲及水霧污染,可使珠江新城核心區局部環境溫度降低2-3攝氏度;
系統滿載運行后,最高可削減約14,000千瓦的峰期電力負荷,并因此節約標準煤5,625噸/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983噸/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00噸/年,相當于572畝森林的碳匯能力。

用戶的受益
節省初投資:使用集中供冷的建筑物無需再安裝制冷主機、冷卻塔、冷卻泵以及相應的供配電設備;
增加商業面積:以一個空調面積10萬平方米的建筑為例,可將約600平方米(約合30個車位)的地下制冷機房轉為商業用途;
改善周邊環境:消除了冷卻塔帶來的噪聲、水霧和熱污染,提升物業檔次;
低溫送風:用戶可利用集中供冷提供的低溫冷凍水,采用低溫送風技術,提高室內人員的舒適度感受;
減少運維費用:降低末端空調系統的建設和運行費用,用戶無須承擔復雜的制冷設備的維護工作,減少維護人員的配置數量。

安全可靠
多回路供電:集中供冷項目一、二期工程總計由四個110kv變電站供電,供電可靠性遠高于普通建筑;
后備冷源:冷站全部供冷能力的約30%由夜間所蓄的冰提供,如果因意外原因造成制冷主機不能輸出冷量時,運行二次冷凍泵可以持續將蓄冰儲存的冷量輸出給用戶;
地下管廊:低溫冷凍水通過地下管廊中的專用管網輸送至各個用戶末端,安全可靠;
專業運營管理:集中供冷系統采用高度智能化的自控系統,并由經過嚴格培訓的專業團隊24小時運營,實現安全、穩定、高效的供冷服務。

攜手用戶,共享綠色
珠江新城核心區集中供冷項目的服務范圍包括珠江新城核心區以及珠江南岸的“三館一場”,已有16個簽約用戶,總供冷面積約200萬平方米。
